第1篇 本楼 第2篇(海境篇)
金光系列角色和诗号相当多,要系统地做一个全面的诗号赏析感觉有点不自量力,不过我还是打算搞一个大动作,写一个诗号赏析系列,内容不会很全面,比较杂乱,主观性很强。诗号不是单纯的诗歌,它的功能是阐释角色,所以这篇本质上也是角色分析。我以前在2019年11月17日写的《战血天道》第15集剧评里对金光的诗号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接下来会在那一篇的基础上整理扩充。 本帖提及诗号的角色:血神、无情葬月、温皇/任飘渺、百里潇湘、梁皇无忌、铁骕求衣、忘今焉、欲星移、蜃虹蜺、慕容胜雪、凰后、玄之玄。 (1)血神、无情葬月 《战血天道》第14集血神出场,我个人比较喜欢结合诗号解读角色,根据诗号中的“天亡罪”(《史记》中记载项羽死前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对血神的剧情做了一些猜测,顺口提了一下有没有可能就是项羽。我本以为这里就是用典暗示血神的结局,没想到金光会在这一部进行历史人物的重新演绎。这是我在第15集做诗号梳理的契机。下面也就从血神的诗号开始吧: 【血神】千年未竟,所诺皆鬼,残兵败械天亡罪。剑锋无情,血神霸临,葬命非兵天下废。 (霸王别姬京剧脸谱,无常元帅形象脱胎于此) 这个诗号其实写得不是很好,尤其知道“天亡罪”不是用典而是实指之后,感觉又逊一筹。“天亡罪”是历史上项羽的结局,而“葬命非兵”是剧中血神的结局,即血神之死不是因为战败被杀,而是在万雪夜感化下,帮执念消除,才甘愿消亡。她不是死于“兵”,而是死于“情”,不论是千年前的虞姬,还是千年后的血神。总体来说,诗号的功能基本实现了,但文学性不是很高。比较有意思的是血神诗号的句式和作为他肉躯的无情葬月的诗号是一样的: 【无情葬月】芳菲阑珊,夙缘鶗鴃,风驷云轩愁誓约。夜蝶飞阶,霎微雨阙,剑锋无情人葬月。 (《墨武侠锋》第31集无情葬月回道域) 这个诗号比较朦胧,上下两句都是前两句写景——花、鸟、蝶、雨,视觉和听觉上都有体现,后一句写人写情——愁。意境有了,作为诗号的功能性弱了点,不过人名和身份暗示也都包括了,因为是新角色出场,诗号朦胧一些避免剧透也是有必要的。 诗号中这么生僻的用词,《墨武侠锋》播出时还是有道友根据“鶗鴃”(杜鹃,有把蛋产在别的鸟巢中的习性)猜到无情葬月不是他父亲亲子的而是养子(这是从《墨武侠锋》相关的编剧杂谈中看到的)。而除了这点隐喻之外,“杜鹃”这个意象通常还用来表达思归之意(叫声“不如归去”)或凄凉之感(望帝啼鹃,古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泣血的传说),和全诗的意象是一致的。金光后面也有角色用到“杜鹃”这个意象,比如《鬼途奇行途》殷若微的称号“杜宇织魂”,《仙古狂涛》蔺幽兰的称号“寒声锁夜”可能也有一点。传统文学中杜鹃基本是凄凉意象,用杜鹃指义子算是别开生面了。关于义子、养子,古人另有一个以动物为喻的称呼——“螟蛉”。“螟蛉有子 , 蜾蠃负之”,其实是对生物现象的误读啦。 特意采用同样的句式,诗号给人的感觉全然不同,可能也有体现角色的关联和反差的意思吧。
(2)神蛊温皇/任飘渺、百里潇湘 角色诗号,我觉得比较好的应该是功能性和文学性比较均衡的。它首先是为角色的剧情服务的,然后才是诗歌。不能与角色相得益彰的诗号不是好诗号。诗号为表,角色是里。要角色本身塑造得好,诗号的好坏才有意义。诗号是衣,好的衣服可以为人添彩,人的气质好衣服逊色还算差强人意,衣服太华丽而人逊色了些就显得喧宾夺主了,人和衣服都不错但不搭就有些不伦不类,而再好的衣服也不可能让衣服架子木头人变成人。 下面先用我本命角色之一的诗号作为反例。角色十分完善,诗号本身也还可以,但剧中使用情境常常不搭——任飘渺诗号: 【任飘渺】风满楼,卷黄沙,舞剑春秋,名震天下。雨飘渺,倦红尘,还君明珠,秋水浮萍。 任飘渺有两版诗号,这一版是使用较多的版本,最早出现的情境是《决战时刻》任飘渺重掌还珠楼。大致意思前一半是说任飘渺昔日“天下第一剑”还创有“天下第一楼”名震天下,后一半是说他后来厌倦红尘纷扰,隐退江湖。而它又有一点事件诗的意思,因为其中“还君明珠”一句又与百里潇湘的诗号对应: 【百里潇湘】白雪临刃血如泓,百里苍茫独千秋,若问明珠还君时,潇湘夜雨寄魂舟。 (《决战时刻》第3集赤羽初会百里潇湘) 百里潇湘的诗号后两句是任飘渺赠他的,我觉得按罗陵的设定,这两句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退隐了,真心的,还珠楼归你了,千万不要打扰我的退隐生活,如果哪天我回来继续做楼主,你就死定了。但是按剧中《决战时刻》后期至《九龙变》剧情,甚至百里潇湘自己的理解,应该是:我走了,你代楼主之位,我们定个十年之约,十年后你成不了真正的楼主,我会回来,那时候你就死定了。按罗陵的设定,任飘渺退隐是真心退隐,且一直想退隐,出来活动只是为了帮好友一把然后更好地退隐,百里潇湘如果不是因为代楼主做得不安心想除掉任飘渺以至因此与西剑流合作,任飘渺不会杀他,重掌还珠楼并不是温皇/任飘渺的首选,因此任飘渺的这个诗号在他重掌还珠楼时出现其实表达的是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想退隐而不得安生的无奈。它不是气势诗,前半段可以作为气势诗,但后半段所表达的心境是完全相反的,它和温皇的诗号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 【神蛊温皇】功名爵禄尽迷津,贝叶菩提不受尘。久住青山无白眼,巢禽穴兽四时驯。 (《决战时刻》第13集温皇复出见百里潇湘。原谅我放一张二温的图) 温皇的诗号是禅诗风格,表达是想退隐青山与鸟兽为伍的心境。这个诗号早期剧中大侠经常念错(不是“孤雪千鸣”那种台词写错的问题,而是台词没错但念错了),“无白眼”念成“白无眼”,“巢禽穴兽”念成“巢禽兽穴”什么,应该就是没理解诗号的意思。 《墨世佛劫》温皇复出时的出场诗也是类似的禅诗: 【神蛊温皇】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宋·释怀深《退步·其二》)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怀深写的十二首《退步》的第二首,这组诗内容都是劝世的。这首诗不是原创,不过很适合温皇,“孤云野鹤”一句既体现了温皇的表观特征“闲”,又体现剧中用来概念他的内心的“寂寞”(《九龙变》俏如来挑衅温皇时一语道破),而“退”又是其一直以来的追求。 任飘渺还有一版诗号,是在《决战时刻》众天下第一现身风云碑时出现的: 【任飘渺】身似秋水任飘渺,名剑求瑕亦多愁。独向苍天开冷眼,笑问岁月几时休。 这版诗号的意思也是相近的。虽然剧中这时出场的并不是真的任飘渺,按《九龙变》剧中温皇、赤羽还珠楼复盘时的解释是酆都月所扮,按罗陵设定是狼主所扮,不过不影响诗号本身对角色的解说。《齐神箓》最后“苗疆三杰”合招名“啸问岁月天狼影”,其中的“啸问岁月”可能就是取自任飘渺诗号的“笑问岁月”。 所以说,温皇/任飘渺这个角色的诗号其实是统一的且都体现了“退”,而其使用跨度最大的“风满楼,卷黄沙”诗号在任飘渺重掌还珠楼时出现是合适的,不过口白的语气不对意思就差了点,之后每一次伴随任飘渺出场,多是在表现气势,和诗本身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不太合适。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能用,如《九龙变》中的温皇/任飘渺虽然角色有很大调整,但也说过“一步江湖无尽期”,这种境况和诗号表达的意思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墨世佛劫》温皇复出之后的形象和心境比较接近罗陵初设,也是处于退隐或半退隐状态,再有活动,也多是因为人情,给人帮个忙然后更好地退隐。关键还是口白语气,不能念出来的语气和文字的意思完全相反。 温皇/任飘渺的诗号,“功名爵禄尽迷津”“身似秋水任飘渺”“风满楼,卷黄沙”都是罗陵创作的,大多很适合,也能体现同一角色不同身份的一致性,但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首反而比较尬尴,应该说这和角色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一致的。因为角色的主要剧情有多位编剧经手,其重要剧情和角色性格在不同阶段有很大不同,而“风满楼,卷黄沙”这一首恰好伴随全程,要体现出这种差异性和一致性,这需要很强的口白技巧,只能说,这锅大侠背吧。
(3)梁皇无忌 接下来再说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角色比较完善且诗号和角色高度一致,诗号的功能性和文学性也比较平衡的一些诗号。 【梁皇无忌】回首纵横第六天,非神非佛非圣贤,夺命毁法虽本性,身属魔罗心向仙。 (《墨武侠锋》第3集梁皇无忌回归魔世) 这个角色初设也是罗陵编剧。诗号内容主要是在说梁皇无忌身为魔却修道。这个角色从《决战时刻》出场直到《墨武侠锋》退场,其实中间也有一些变化:《决战时刻》由“萍水相逢亦酒,生死离别亦酒”登场,比较突出魔心向道,角色形象还不是很丰富,但身份矛盾的基础已经建立;《九龙变》《剑影魔踪》的表现就比较接近默苍离这类典型智者,这两部对角色是极大的丰富;《魔戮血战》虽然是“胜邪封盾”的首脑但主要剧情其实已让位给初登场的墨家角色欲星移;《墨武侠锋》为了自己的道心也为了自己出身的国度而回魔世做修罗帝尊,是其身份矛盾的统一,也为“萍水相逢亦酒,生死离别亦酒”做了最后的解读,至此角色已完善。可以看出,梁皇无忌身份上的矛盾和道心的坚定是一以贯之的,诗号表现的内容是能够贯穿始终的,诗号的功能性充分体现了。诗号文字比较浅显,文学性稍逊,但整体非常流畅,一气呵成,抛开诗号功能,可读性也很强。 这个角色非常完善了,而《齐神箓》的复出是败笔。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以“离幻真君”的身份复出时没有用原来的诗号,而是了一个藏头诗号,这里就不提了,后面讲异体诗时一并说。
(4)九算、蜃虹蜺、慕容胜雪 同样因《齐神箓》被毁的铁骕求衣这个角色的诗号本来也是很好的: 【铁骕求衣】十冷寒风啸九方,披戎衣,八月吹霜;万里血足踏千浪,杀意起,百城尽殇。 (《墨武侠锋》第2集铁军卫追穷寇) 这个诗号是金光诗号中比较罕见的数字诗,比同是数字诗的十雪天子的诗号水平高很多。十、九、八、万、千、百,军人排兵布阵需要计算兵力,又是“九算”,数字诗的形式对于体现其身份也是有助益的。铁骕求衣最主要的身份特点就是军人,诗号中体现的也是军旅生涯、战争景象。他又有另一身份,即墨家“九算”,但这无改他的军人形象,反而体现了能谋善断的智将形象。如果说上面的诗号体现的是勇武和热血,那么他的另一诗号体现的便是韬略和沉着: 【御兵韬】狂涛风险掀波澜,战旗扬幡兵道寒。御韬号令万军势,雄镇百川跃狼关。 这一诗号是《墨世佛劫》之初“九算”尚贤宫开会时的出场诗,可以视为是他“九算”身份的诗号,而诗中也暗含了是他退居幕后用的名字“御兵韬”。这个诗号是规整的七言诗,相比于另一首的长短句,更能给人严谨周全的感觉。 铁骕求衣这个角色最显著的特点还是他的勇武,而他的缺点也与此有关。《墨武侠锋》雁王和欲星移初次见面时说过“善射者亡于矢,善战者死于兵,善泳者溺于水”。铁骕求衣正是那个“善战者”,而他的缺点也在于此,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莽”。不是说他鲁莽无智,而是说他因为武功高强又熟知兵法,所以行动上更喜欢兵行险招,有时显得不计后果。比如,《墨武侠锋》最后,铁骕求衣太过冒进发动了兵变,若非苍狼得赤羽提点以武决胜化解此事,此事难以善了,这件事也是之后“狼朝宫禁录”事件的导火索,若非他确有兵变的行为,他门下墨者也不会轻易动摇而被凰后收服,《墨邪录》开头,欲星移最后还和铁骕求衣提到了这件事,让他别再犯了;《墨世佛劫》“狼朝宫禁录”事件,铁骕求衣的处理便是兵行险招,让自己身陷险地,置之死地而后生,将苗疆境内背叛自己的墨者一网打尽,自己也因此改头换面退居幕后;地门意识之战,铁骕求衣与兵家前辈道衍和尚(历史上明成祖“靖难之役”的重要策划者姚广孝)交手,也是以自身勇武兵行险招取胜。 前面他所有的行为无论是否欠妥,都与他的军人特质相一致,也是与其诗号相合的。而《齐神箓》剧情淡化他身上最鲜明的特质,强行剥除他的社会身份,让他不顾自己的职责回归江湖身份去解决私人恩怨,却又在其与接天岚的交战时使用了军旅特色明显的“十冷寒风啸九方”诗号,就非常尴尬了。 说到铁骕求衣,就一并谈一下“九算”的诗号。墨家“九算”除凰后尚没有个人的主线故事,角色尚不完善,其余角色都是高度完善的,诗号与角色名、角色剧情也都高度一致。 【忘今焉】山中甲子定何年,桑米柴炊忘一天,言语在句君识否,朽木琴雕听无弦。 (《魔戮血战》第3集忘今焉出场) 这个诗号内容比较晦涩,因为用典。前两句用了一个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因其曾祖(陶侃)做过东晋大司马,后来刘宋代晋,陶渊明不肯出来做官。他所著文章都题其年月,东晋时用东晋年号,刘宋以来就只题甲子,不写刘宋年号。后两句用了陶渊明的另一个典故:陶渊明不通音律,他备有一张无弦琴,饮酒后就抚弄以寄其意。 诗号内容体现是隐者、年长者形象,符合他出场时的形象,也暗含他的名字“忘今焉”,同时也暗指他是负责道域的“九算”(剧中道域原型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荻花题叶出场时旁白直接用了《桃花源记》的内容,道域有“桃源仙境(地)”地名,补充了“风花雪月”剧情的《墨世佛劫》ED1《甘愿的路》画面最后有一句字幕“原来桃源仙境从不存在”)。然而,他实际却是一个有野心而走终南捷径的人(角色曲名为《终南捷算》)。忘今焉最大的缺点是“贪”,他在道域的行为和在苗疆的行为都表现出贪权。若非他太过贪权,杀王族亲卫岁无偿嫁祸白日无迹打算以此排挤铁骕求衣,而杀王族亲卫这件事触犯了苍狼的底线,苍狼也不会置他于死地。忘今焉失败的重要原因剧中由赤羽点出了,他太轻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他认为可以利用人的感情让事情尽在掌握,却算漏了很多事,比如没有算到苍狼虽然喜欢雨音霜却也愿意成全她而不与雪山银燕一决生死,没有算到苍狼对王族亲卫的深厚感情因此没有看清他的底线,也没有算到“风花雪月”戏假情真最后风和月没死来向他复仇。结合其出场到退场的剧情,再回头看诗号,又有一点替角色感慨早知今日因争权夺势落得如此下场,何不当初就选择“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秦代名相李斯死前的感慨)真的做个隐者安度余生的意思。 【欲星移】观星望斗惯幽居,一片神鳞渡太虚。伯仲分时同绶冕,虹蜺过处尽疆舆。 (《魆妖纪》第28集蜃虹蜺念欲星移诗号出场) 这个诗号是欲星移作为鳞族师相的诗号。字面意思:我喜爱幽居在家观星望斗,也作为鳞族师相管理整个太虚海境。二人分出高下同时绶冕获封,虹蜺所过之处都是我们的疆域。在海境线开启之前,欲星移的诗号中“伯仲分时同绶冕”一直难以解释,直到蜃虹蜺出场,这一句的意思才明了。前两句是自述其志,后两句是表达和友人共同建功立业的愿望。《魆妖纪》蜃虹蜺念欲星移诗号出场那一段效果很好,可以媲美《决战时刻》史艳文扮成藏镜人之后离开诗号中途变音色那段经典剧情。 剧中蜃虹蜺和欲星移的关系比较复杂。他们年少时都是太子伴读,都有将来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志向,彼此也有一点瑜亮情结。而“三王之乱”后欲星移大权独揽,蜃虹蜺一直想要的从前与丞相之位并立的统帅之位被撤,他不愿接受地位在欲星移之下的左将军之职,就挂冠离开朝堂。欲星移一方面确实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以便于实现改革的计划而这么做,另一方面也是故意激蜃虹蜺离开,让他远庙堂而涉江湖,被关外势力拉拢,而他知道蜃虹蜺忠于北冥皇室且与北冥封宇有深厚感情,将来如果欲星移自己倒下海境内战失控,那么蜃虹蜺会勤王。这并不是苦肉计,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人无法调和的矛盾、蜃虹蜺的恨意都是真的。忠于北冥皇室是蜃虹蜺的底线,欲星移掐准了这条底线,蜃虹蜺没有突破这条底线,所以最终呈现出了类似苦肉计的效果。两人的矛盾无法调和,生前无解,死后才可能被原谅,所以他们是无法共存的,只能是一人倒下另一人接手,而能够实现这种前赴后继的基础是他们都忠于北冥皇室,都希望海境安定。但终究王将相铁三角已崩盘,再不可能像从前二人做太子伴读时那样了。或许这才是蜃虹蜺诗号中“物换星移”的真实含义: 【蜃虹蜺】虹阶荣耀常危,丹心滴血,雪掩云欺。玄风萧索频吹,缁衣抽缕,物换星移。 蜃虹蜺的诗号前半段大致是自述,表明自己一片忠心却受人排挤不得效力于帝王身边:上达天听的地方有荣耀也暗藏危机,我一片忠心,但君王却被小人蒙蔽。后半段描述自己离开朝堂之后的处境和心境:关外的狂风不停地吹着,我的朝服已破损不堪,人和事都已不是从前的模样。“缁衣”一句可能是用典,《诗经》有《缁衣》一篇讲君王好贤,“缁衣”指朝服。他还是希望回到朝堂的,但朝服都已破损。这个诗号不是很好,刻意做成与欲星移的诗号一样的互藏对方名字的效果,读起来不是很顺畅,略显做作。而蜃虹蜺的退场诗就好多了: 【蜃虹蜺】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吾,争什乎?(元·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 这首虽然不是原创,但是能比较好地表明蜃虹蜺功成身退的心情。蜃虹蜺把自己的剑留在欲星移身边后离开,大致有三个意思:一是托付的事情完成,放下剑算是一个交待;二是“挂剑”纪念欲星移(“季札挂剑”的典故:春秋时期吴国的季札出使时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很喜欢他的剑但没有说出来,他知道徐君喜欢他的剑,但因为他有出使的任务因此没有把剑送给徐君。返程之时他听闻徐君已死,便把剑挂在了徐君墓前的树上。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当初心中已经决定把剑送给徐君了,不能因为人已死就改变初心。这个典故后多用于指纪念故人,也有不改初衷的意思,同时也是铁三角崩盘的兄弟情故事的常见套路。);三是隐隐表达了一种希望欲星移醒来之后把剑亲手还给他向他负荆请罪达成和解的期望(“负荆请罪”的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不服蔺相如位居他之上,蔺相如称病不上朝避免与之争锋,后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 这首元曲中“南亩耕”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东山卧”是谢安归隐东山的典故,当然后来东山再起了。想到谢安就想到另一个相关的“西州门”的典故:西州是谢安亡故的地方,羊昙过去受其爱重,因此再不走西州路,有一次喝醉了走到州门,听人说到了西州门,于是悲感不已。苏轼写得最好的一首词《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就用到了这个典故,对海境剪不乱理还乱的复杂人际关系,或许也只能叹一句“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诗号中暗藏另一个关系密切的角色名字的现象在另一角色诗号中也有: 【慕容胜雪】慕容游子渡潇湘,客舟飘摇披霞裳。华裘残剑犹胜雪,烟雨还似九月霜。 (《齐神箓》第25集打卡图) 这个诗号几乎和欲星移的诗号的形式一样,最后一句也暗藏其父慕容烟雨的名字,而且整首诗很流畅,即使不考虑隐藏的意思,整首诗的意境也是完整的。但可能也正是因为浑然天成,这一点容易被忽略。 言归正传,回到欲星移的另一诗号: 【欲星移】忏悔几时,拎剑挥沉,不省风波染一身。玩物丧志,无的埋根,人生何处不留恨。 这个诗号是《墨世佛劫》开头九算开会时出现的,字面意思:因为一些事(菩提尊牺牲)心生忏悔而有心放下屠刀,却又再度提剑而战主导对抗地门(法海的因果),不知不觉间已沾染了一身风波。这样玩物丧志不顾自己改革的理想,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死而无归处,人生真是到处都是遗憾啊。 这个诗号在其第一次出现时不是很好理解,直到最后才了然。这是一首谶诗,预言了角色的命运。其实因果早在百年前就开启,百年前的龙涎口,法海的因果已经缘起,法海为了保护佛国而携紫金钵离开佛国,却为救海境而牺牲于此,百年后菩提尊舍身镇龙涎口,因果已然接续,海境既受此恩,欲星移若有良心必将知恩图报承担起法海的责任,挫败地门保护佛国。 欲星移的故事有浓重的宿命感,容易让人想起希腊悲剧中那些知晓命运却不逃避最终迎向命运的英雄。“凡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真正自由。在人与命运的抗争中,命运于战鼓敲响之前已高奏凯歌。”(欧里庇得斯《赫卡柏》)默苍离曾说“天意,天意,或者天是故意”,但是,在龙涎口,菩提尊说“这不是天命,这是因果”。离开金雷村时,欲星移就像希腊悲剧中被神告知命运的英雄一样,他已知悉这因果,看清命运的终点,他知道默苍离正是这样早已看清墨家钜子的命运,迎向既定的结局,于是念及钜子,落下眼泪。这滴眼泪是当时的欲星移为不久之后行至命运终点的欲星移而落,也是知悉一切的作者为角色既定的结局而落,如同这个诗号一般。 【凰后】封侯盛世灯宵,权衡天下,百代风骚。功名不过传谣,回眸一笑,举步烟硝。 (《墨世佛劫》第29集决战之前九算会面) 凰后这个角色剧中其实没有她的主线剧情,她最主要的表现和战绩是“狼朝宫禁录”事件。她利用了铁骕求衣、欲星移、玄之玄等人急于实现墨之一国、急于在海境推行墨学完成改革、急于彰显墨家等比较激进的行为造成其门下墨者信念动摇的时机向他们宣传自己的师者悖离了墨家的初衷,只有一直隐于暗中的她才忠实践行着墨家理念,从而将其他“九算”门下墨者收到自己麾下。铁骕求衣的应对之道是以身为饵引背叛者行动,兵行险招,一网打尽,而这件事使他失去了原本的身份,只能隐于幕后。欲星移退出“九算”计划早,发现问题便迅速停止在海境推广墨学,没有铁骕求衣那样激进,相对损失也要小一些。凰后并不是真的践行墨家理念,她并不认同默苍离坚持的不掌握权力的原则,所以认为“过去的钜子太浪费了”;她而与铁骕求衣等人的分歧在于她知道其他人要做的事都需要墨家显世,这太招摇,她要的是隐藏于暗中的权力,即拥有足以左右天下大局的暗中势力,但不需要成为众矢之的承担台面上的风险。 因此,凰后的诗号大意是:纵然封侯盛世灯宵,拥有了左右天下的权力,也是功名转头成空,而掌握暗中的权力,便能谈笑间搅动世间风云。“权衡天下,百代风骚”一句用的是上官婉儿称量天下的典故,取其掌握权力之意,不是实指。 【玄之玄】俗世何曾分黑白?庸贤石上覆苍苔。一抔黄土平愚圣,夜半人间冷月来。 (《墨武侠锋》第2集无极山三方会盟) 字面意思:俗世间的人怎么分得清是非黑白,是庸是贤墓碑上都会长满苍苔,死后一抷黄土是愚是圣没有分别,只有月光在夜半冷冷地照见这一切。玄之玄这个角色的结局对照默苍离的结局就是对世人的无情嘲弄:世人无知,分不清是非黑白谁好谁坏,把罪人奉为英雄,把英雄当成罪人,这也是其诗号中体现出的意思,也揭示了墨家理念的一些荒诞之处。《墨武侠锋》玄之玄的噩梦中,默苍离曾说“你是凡人仰望的天才,你要习惯用他们的角度看吾”,这或许能够解释他为什么以侏儒形态现身人前,这是他对噩梦的回击:你是我必须仰望的天才,但你是世人眼中的罪人;纵然我是一个侏儒,还是被世人景仰。《齐神箓》中有一段,尚同会成员偶然提起怀念玄之玄盟主在的时候,这个细节杀人诛心。 玄之玄的能力非常强,他善察人心,也善于鼓动和利用人的情绪,他是一个优秀的非常有号召力的领导者。他有先天的优势,即影形的身份,只要他隐于人群,没人能杀得了他。但他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正是由他影形的身份造成的——他太想活在阳光下。默苍离在的时候,他的想法不会被认同,而默苍离能力太强,他也争不过,于是放低姿态隐忍多年。之后俏如来将他推上盟主之位,正是因为他先天的优势是最难应付的,所以用盟主之位诱惑和锁住他。《墨武侠锋》最后被玄狐杀死假死,沐摇光烧掉他的尸体,那时候他就已经输了。因为阳光下的“玄之玄”已经死了,他若以本来面目现身,便会被怀疑影形身份,所以他只能是借用别的形象,这样一来,即使他能夺回权力,也不再是玄之玄,他可以是俏如来,也可以是别的什么人,但他永远不会再成为玄之玄,他所追求的彰显于世的目标已经永远无法实现了。沐摇光已经被凰后收服背叛欲星移,他是在雁王和凰后的授意下行动的,这一手也真的是杀人诛心。 玄之玄这个角色和诗号所体现的荒诞,其实是墨家理念本质的荒诞,这一点正是雁王会“死”第二次的原因——“一片祥和的世界,住着一群愚蠢无知的百姓,以朽为净,以香为臭,将罪恶当成施恩,将善意视为当然”(《墨世佛劫》第28集温皇语)。这不是人的视角,是“神”的视角。墨家钜子选择传人要“铸计”“铸智”“铸心”,这是对俗世君王的要求——有术、有才、有德,但最终的要求却是永远无私地救世并体谅世人的无知,这便是对“神”的要求了。让一个人以“神”的视角看世间并承担“神”的职责,是墨家理念本质的荒诞。“神”的视角当然是不对的,这个视角也不可能看到真相,因为不在人群之中的“神”,是无法真正体会人的悲欢的。所以,它隐隐指向的是:这个世界并不需要墨家,也不需要“神”,墨家之路的终点其实是世上无墨。 -----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