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入住凤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83|回复: 2

冬初阳、胡烨合著浴血丛林——英帕尔战役的读书心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7-29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梦龙 于 2016-7-29 02:30 编辑

   本书写的相当不错,和阻击日轮——从拉包尔到巴布亚可以配合阅读,对英军和属于英军阵营和澳新军,印度军会有全新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合著者之一是胡烨,他的作品浴血绿色地狱曾经在突击上连载,目前也已经结集出版。从浴血绿色地狱来看,胡烨很善于发掘日方史料。本书的另外一个作者冬初阳还有一本长弓射日决胜塞班岛,这本书就枯燥的多,明显就看出冬初阳对日方史料使用太少,哪怕仅仅从可读性来说日方史料也更加符合东方人的阅读习惯。这里简单的说一下浴血雨林这本书的一些简要心得好了。
   在42年到43年之间英印军由于各种因素战斗力是明显弱于日军的,这集中体现在不少中层军官和一些高层军官身上,也体现在丛林山地战术的不成熟和面对日军渗透作战的不适应上。当然客观讲还是英国当时的焦点集中在中东战场,对整个东南亚的支援不够,不足以支撑英军和日军的全面战斗,撤退是必然的,新加坡和缅甸的军事灾难几乎无可避免。英印军在英帕尔战役之前最后的败仗就是局部反攻的第一次阿什干战役,可以说组织不力,指挥糟糕,问题更多出在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身上而不是基层官兵。在缅甸大撤退中已经崭露头角的斯利姆没有大用,无疑是最可惜的事情,
这位堪称二战最优秀英国指挥官之一,至少在印缅无人可及的指挥官如果更早掌握更大的统帅权如果更早掌握更大的统帅权,对英印军战斗力的改善弥足珍贵。另外第一次钦迪特远征只是再次证明傻丘不懂战争,但是懂得宣传与政治,作为首相可能也够了。这场这次远征远远谈不上什么胜利,只不过是在印缅战场糟糕战局下的一个不那么丑的战斗而已,温盖特没上军事法庭连自己只怕都想不到,傻丘一捧这位还真以为自己是天降奇才了。至于傻丘居然一度认真考虑让这位做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虽然这就是个摆设,日后送给了毫无将才的蒙巴顿,傻丘之喜好作秀可见一斑。整个印缅战局逆转绝对是从斯利姆开始执掌14集团军开始的,第二次阿什干战役在经过斯利姆大半年的调教之后,英印军战斗力明显提升,这时英印军的不少部队已经和等数量的日军战斗力相差无几了,对战役节奏把握良好则应该归于斯利姆的指挥艺术。
  稍微说一下,英帕尔会战长期以来流传的几个说法。总的看,牟田口本人颇有将才,对英帕尔作战并非全然无谋,来自东京的压力才是英帕尔作战的最后推手。毕竟以缅甸方面军的实力不采取攻势防御把战线推到印度,尤其在太平洋战争局势日益恶化的情况下,百万印军正在迅速提升战斗力,一旦英印军发动全面反击,缅甸战场只有死路一条。这场战役,如果日军指挥官战斗意志坚决,冒着必死的决心,破釜沉舟还是有希望至少能攻入英帕尔的,至于能不能胜利,这个可能性应该说当面是斯利姆这样不世将才的情况下,不大。31师团在科希马方向的苦战,虽然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讨论,无论强行突击迪马普尔,还是继续执行牟田口的命令封锁科希马方向的援军都希望不大。但是如果第31师团真的不做生还的准备,以全军15000人全灭为代价,确实有希望为牟田口攻击英帕尔提供一个窗口期,至少能提供一次机会。31师团为求生和对牟田口不顾前线伤亡的蛮干的长期不满自行撤退的决定作为一个军人而言,确实是可议的。特别值得着重讲一下印军,如果和英帕尔战役印军的表现对比,那么国民党军队无论是从印度方向出发的X部队,还是云南方向出现的Y部队都只能用黯然失色来形容。在几次遭遇战中,尤其是莫雷之战印军第50伞兵旅以两个完全没有战斗经验,实际上是被派到比较靠近前线的地方进行实战化训练的新兵营正面抗击一个成建制联队主力三千日军一个礼拜的猛攻。印军以伤亡七百五十人的代价和日军杀伤相当,更关键是挡住了整个联队接近一周。科希马的战斗无疑是印军和英军无与伦比的荣耀。
  科希马应该是斯利姆少有的失算,也可以见牟田口战役规划有其过人之处。尤其是33军的斯托普福德中将居然在战斗开始前最后时刻把驻防的161旅调回迪马普尔加强防务,几乎酿成了大祸。这可以说英军在战前判断最大的失误就是把日军进攻的时间预期判断错了整整一周,导致不少将领在开始阶段调兵遣将都慢了半拍。整个科希马战斗开始的时候,科希马只有在最后时刻强行突入的英国步兵第二师的第四营和严重减员的印军阿萨姆各部,包括三营,一个英国和廊尔喀混合连,一个廊尔喀连,少数土著兵,战斗兵仅有1100人,总人数不过2100人。而他们的正面31师团拥有理论上高达15000人的兵力,虽然这时有一定的损耗,也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英军和印军在绝对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依托山地节节抵抗,从4日开始到18日解围行动开始除了第二师未能突入两个营和八门火炮,还有空中支援,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抗击如此强大的日军精锐确实值得骄傲。科希马在解围的最后时刻阵地已经被日军压缩到不足350*350米的地段,其艰苦程度不逊于一战的臭名昭著的昆宁哨位。如果和英军对比的话,同期滇西方向的国民党军队以一个集团军建制先后三个军番号十个团的兵力,打残一个军为代价消灭了一个不满编建制联队的日军。必须指出实际上松山的地形既不险峻,开战第一时间就被摧毁核心蓄水池的土木工事水平也谈不上出色,守备队这样二线日军的战斗水平更远不能和精锐的英帕尔日军水平相比。而且整个松山战役日军如果想突围完全是可以做到的,远征军一直都是围三缺一指望日军主动突围的,实际上日军零零散散就从松山跑出来几十人。大东亚战争史就认为无论松山还是龙陵守备队全灭都是阻击作战的结果,是日军主动放弃突围导致的,事实都达成了战役目标。
  整个英帕尔战役实际上是颇为艰苦的和之前网上流传的日军在平原英军的优势火力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不同。按照韦维尔的说法英帕尔方向的战斗就像一场从口袋里掏出零钱的战斗差不多。基本没有团级以上的战斗,大量的战斗集中在连排一级。
因为日军始终没能攻入英帕尔,战斗集中在英帕尔外围群山和若干隘口。双方在雨林山地这样极端的地形下不得不依靠步兵战斗,白刃刺刀,近战夜战都是家常便饭,双方军队犬牙交错简直回到了一战。尤其是31师团封锁了科希马导致英帕尔的陆上通道被切断,只能依靠空运维持,英军的战斗实际上是很艰苦的。英军坦克在复杂山地上表现了极大的价值,英军坦克兵的勇气应该得到最大的敬佩,由于观测条件的限制,坦克兵不得不讲身体保持在车外,遭受了极大的伤亡,但是英军坦克兵前赴后继,从无退缩。这一点澳新军团在科科达小道战役中也一样出色,最危险的侦查工作一直都是由志愿者担当,从没有出现必须指派的情况。那种认为英印军贪生怕死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就战斗意志而言,到43年以后无论英军印度军战斗意志都是坚决的,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甚至不逊于日军。
  日军由于后勤限制,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重炮太缺少了,炮弹太缺乏了,攻坚能力受限太大,加上英军压倒性的空中优势,这是导致英帕尔战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里要说一下,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英军飞行员经常要低到几十乃至十几米的高度去俯冲射击和投弹,其勇气非常值得令人钦佩。前期日军所以屡次面对数量甚至少于自己的印军久攻不下,和重火力实在缺乏,地形实在太糟糕了有关。到了战役后期,日军转攻为守,这样的问题就一样在英军身上出现了,只不过英军的重火力要比较充沛,但是地形限制和日军一流的工事水平也是无法克服的难题。
  还有一些值得吐糟的地方,日军确实普遍存在不重视后勤的问题。虽然大本营对牟田口的后勤要求完全无法满足,日军一开始就指望靠英国人的补给过日子。日军在战役中最大的收获31师团58联队3大队夺取的英军一个补给基地,有二十座仓库,大量的大米和盐。结果虽然军需见习官平保坚持要连夜搬运,大队副官因为不愿意吵醒因为长时间行军已经疲惫不堪的士兵不肯同意,平保闹到大队长那里,好不容易才争取了五十个士兵。日军一觉醒来,天一亮整个基地就被英军飞机摧毁了,只有三大队因为平保的坚持留下了粮食,整个战役三大队是唯一到了最后还能有一点粮食的部队。英帕尔战役很多日军部队都是久经战场的的精锐,不少还是从中国战场转调的,但是对付国军行之有效的步兵突击和侧翼迂回战术无论在新几内亚面对澳新军团,还是在缅甸面对卷土重来的英印军都完全不起作用。基本上他们都能构筑完善的环形阵地或者侧翼阵地和正面阵地结合,加上密集的自动火器,士兵的战斗意志坚决,哪怕白刃突击也不逊于日军,集团冲锋无疑是送死。日军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在严重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过度依赖步兵突击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场战役日军最失态的可能是后来增援的53师团的桥本联队先遣队。因为53师团主要是来自京都的城市平民征召的部队,战斗力一直很低,结果他们接替日军最精锐的33师团居然一举攻下了33师团久攻不下的森林山高地,仅伤亡6人。这可能也是因为英军当时也是强弩之末,在收缩阵地了。但是最搞笑的是,虽然桥本联队3大队的300人在攻下英军阵地时毫发无损,但是在攻下阵地后就原形毕露了,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桥本联队抛弃了工兵装备,加上大胜之下放松精神,居然被埋伏的英军炮阵地打个正着,一轮火力覆盖后,当场阵亡205人,整个大队失去战斗力,几乎全灭,桥本联队长只能带不到三十人逃回5846高地,直接叫人怀疑这是英军的一个大陷阱。英军方面,蒙巴顿最大的价值恐怕就是作为一个身份高贵的吉祥物,想明白了应该一切听斯利姆的,一切以斯利姆马首是瞻。多次为斯利姆利用自己是关系争取从部队到运输机,强行从其他战区扣押运力不还。至于第二次钦迪特远征,我个人觉得是否有那么大的意义真可疑,在中东方向转调的精锐的英军第70师更适合打正面战,反而后来调来的西非82步兵师才是丛林部队,整个六个旅的部队在英帕尔战役那么关键的时候去袭扰日军后方,虽然后来对日军补给送达和密支那的战斗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温盖特本人死后,指挥就更糟糕了,意图也消极了很多。不过比起密支那方向也就四个团的部队,英军能支撑六个旅深入敌后作战,又不是远征军方向可比的了。实际上缅甸战场真正起决定作用的陆上力量应该客观的说是斯利姆指挥下的英军,下一场就是斯利姆的经典之战,缅甸反攻作战,这场战役他巧妙的使用装甲兵奔袭突进完全控制战役节奏,在雨季到来前的最后完成作战,彻底毁灭了缅甸日军主力,其战斗艺术之巧妙绝不是丈量土地的蒙哥马利之流能比的。

  另外整个英帕尔作战应该算还是斯利姆明显强于牟田口,整个战役阶段基本是按斯利姆的构想进行的,很怀疑他是吸取了中东隆美尔那个成事不足的家伙的教训,刻意把战线拉长,集中收缩兵力在英帕尔一线,然后利用日军补给线过长的特点,以英帕尔为铁砧,狠狠打击日军的进攻部队。

评分

参与人数 1+1 元宝 +890 收起 理由
朱雀云丹 + 1 + 890 版主附加。这个题材很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梦龙 于 2016-7-29 02:08 编辑

另外吐糟一下,满屏看过去都是小说之流,应该多多看一些比较正式的出版作品的说,当然也有一些文学水平比较高的网络小说作者也是值得学习的。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写一下最近几本书的读书心得,会比较杂乱,基本先写几本最近翻译的战史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12 00:01
  •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6-7-29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梦龙 发表于 2016-7-29 02:06
    另外吐糟一下,满屏看过去都是小说之流,应该多多看一些比较正式的出版作品的说,当然也有一些文学水平比较 ...

    说的很有理的说,但是现在很快捷的合乎司网络小说,
    看网站小说高分的也可,书有好有坏,可以说说
    另评分暂时无能的说,另一版主可以艾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凤歌

    本版积分规则

    QQ|微社区|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为布凤歌 ( 湘ICP备10206562号 )

    GMT+8, 2024-6-13 15:48 , Processed in 0.0813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