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24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by: 邓遂夫(51~55)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1.宝琴写了十首怀古绝句,又各打一物。我直接看蒙,不知道是什么也猜不动了。今后再检索看看别人的观点吧。
2.宝钗看了后先说的是其中用西厢记和牡丹亭典故的两首“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然而反应这么敏锐,结合之前黛玉说错酒令她去教训的事,让人只想说一句“装纯”。黛玉拦得灵活,愈发显得宝钗虚伪。而探春支持,李纨也支持,可见探春李纨也是知道西厢牡丹的,只是独有黛玉错口说出来过。可见对美和真性情的追求是这群女子的共性,探春李纨之辈懂了不说比较稳重,黛玉懂了就说略无拘束,宝钗懂装不懂还时刻不忘约束别人。
3.袭人是真体面,凤姐也要给她送礼。凤姐是真心细,没忘记邢蚰烟衣衫单薄。晴雯麝月都娇气,全是宝玉惯出来的。不过晴雯受伤还有两根三寸长的指甲,根本不像个做事的人的样子啊,汗。我怎么觉得留三寸长指甲,连吃饭都不方便了?【想起杨丽萍,据说指甲太长,吃饭得助力喂】
4.麝月宝玉都是看不懂戥(读如等)子的人,也看不出银子大概是多少,富贵人家状态写得细致入微。宝玉看起来是真懂医药养生的,所以就算看上去纨绔,其实还是蛮有学问的。中医博大精深,不同的人得同样的病,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人而异。这点上,治病和教育相同。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1.之前芦雪广烤肉时平儿就掉了一个镯子,当时凤姐说不用声张,在这里有了下文,是宝玉这边的坠儿偷的。原来被怀疑的是邢蚰烟的丫头,谁叫她们穷。平儿还提到曾经有个良儿偷玉的事,或许偷的是宝玉的玉,虽然不一定是通灵宝玉,总之是宝玉房里的玉失窃了,而这次是偷到街坊家(平儿)去了。批语说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亦大有深意在焉。不知道是什么深意。难道是指宝玉那么宠着丫头们,丫头们却最不检点?凤姐瞒下这事,则是维护了宝玉、袭人等大丫头的颜面。
2.宝玉偷听后转口就跟晴雯说了,果然气到了晴雯。然后写晴雯鼻子不通,用了鼻烟,又觉得太阳穴疼,宝玉找麝月去凤姐那里要了些西洋药膏,也就顺手点出了凤姐日常都在贴头疼药,这又是对凤姐身体精神状况的一次侧写。
3.黛玉疑似有个捂脸的动作,描写为握脸,总觉得握字用起来蛮暴力恐怖的样子。
4.宝琴说到真真国女孩子写诗,黛玉心思细腻,宝钗补位及时,而且没忘叫上湘云香菱,心里真是有数。
5.宝玉黛玉要走时无话找话,虽然寥寥几句,儿女呢喃燕语情态逼肖。
6.晴雯吃药后还不见病退,急得乱骂大夫,说别人只会骗钱不给好药吃,批语说她真娇憨儿之语。真好奇古人对如今病人打医生的事件会怎么看。生病了想快点好,这是人之常情,心里急并且没常识就胡乱怪罪别人。病人这种态度导致久病床前无孝子也是合情合理。晴雯真是暴躁了。
7.晴雯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去戳坠儿,我去查一丈青是什么,查出来水浒里的扈三娘,Orz。豆瓣有人介绍水浒相关的佐竹靖彦《梁山泊》,说里面详细分析了一丈青可能有的含义,其中就提到了【高岛氏指出《红楼梦》中有名为“一丈青”的簪子,《红楼梦鉴赏辞典》注释道:“一丈青:一种兼带挖耳的细长的簪子,一头尖细,一头较粗,顶端作小杓状。”】
8.晴雯撵坠儿,坠儿母亲说“你侄女儿不好,你们教导她,怎么撵出去?也到底给我们留个脸儿”,看来觉得生动逼真。就仿佛学生考试不及格,也有家人说学生不听话老师们就多多教导她嘛,多给她点信心和鼓励,不要用分数打击孩子。我呸。自己不要脸反而要求别人给你留脸,也真好意思说出来。晴雯说让她找宝玉,坠儿母亲于是冷笑说宝玉全听姑娘们调停。麝月过来帮忙,一番话说下来就是你不是这里的人,不懂这里的规矩,不够资格来和我们理论,然后又叫小丫头来擦地,直接否定坠儿母亲,这样反而起效。其实这也就是比较直接的掐架方法,管她什么鬼扯的理由,直接表示你不懂你不配,没必要和你扯,也就够了。
9.以前看晴雯补裘,觉得凄美。现在看来,却想起她的判词里那句“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唉。她也是一心为着宝玉好,很拼的。只是太直。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1.贾府的风俗秘法是伤风咳嗽以净饿为主,其次才是吃药,感觉好奇怪啊。为什么要这样?有什么依据?有时间去问问木头。
2.乌进孝的礼物单子感觉好多。通过贾珍贾蓉的谈话又写出了贾府日渐入不敷出的光景。在元春身上的开销就是大项,光丢银子都几乎没个响声。凤姐传出要偷贾母的东西去典当,贾珍说那是凤姐要省钱所以先哭穷,纵然如此,也的确困顿了。
3.贾芹跑去领年货,被贾珍臭骂一顿,顺便点出贾芹在家庙乌烟瘴气的事,勉强算能干家人尚且如此,大家族的衰败已经无药可救。
4.左昭右穆:【昭穆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古人在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东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简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庙、坟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左为昭,右为穆,故亦称左昭右穆制。
之所以以"昭穆"来命名,可能是因为,南向的一列正面朝阳而明亮,故称"昭",昭有明义;北向的一列正面背光而冥昧,故称"穆",穆有冥义。在这里,昭穆仅仅是左右的代称而已。另外,春秋时期的昭穆还有尊卑的含义。古人尚左而下右,南向为尊,北向为卑,都有这种意味。
昭穆制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且有一定的配享制度。《礼记·王制》
左昭右穆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在这种宗庙数量的排列顺序上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地位越高的人其宗庙中可以供奉的祖先就越多,相反,地位越低的人其宗庙中所供奉的祖先就越少,以此通过宗庙和祖先数量的多少来象征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
由昭穆制而衍生出昭穆诗,翻开一本族谱,赫然入目者必是该宗族的昭穆诗。昭穆诗亦称"字沿",或四字一句,或五字一句,或七字一句,每一字代表一辈,所以诗中不能有重复字。一般是36字、32或28字,大都取自《四书》、《五经》。单读是字,连缀起来,一般都是一首祝颂子孙绵绵瓜瓞,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的吉祥诗。诗的作者多是族中贤达。】其实我想起的是昭穆尊……
5.写荣国府元宵夜宴,又穿插入一段慧纹故事,一方面写贾府富贵用的都是好物,一方面也是开篇曾经提过的试图写金陵闺阁女子故事,看注释说好些个版本删去了这一段。
6.看戏时每席前面有一柄荷叶烛台,荷叶可以转动,以便调整光影方向,看上去觉得构思巧妙,瞬间觉得古人真有才。
7.夜宴到的客人极少,就来了贾菌之母娄氏一个,男的只有在凤姐手下办事的贾芹、贾芸、贾菖、贾菱四个,那些人不来,理由或是年迈懒散,或是家内没人不便出行、或是有病,还有妒富愧贫的、憎畏凤姐的,以及羞于见人的。看上去理由充分,但一个大家族混成这样,人心已经散了。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1.竟然连贾珍贾琏等向贾母敬酒的细节也有,宝玉还跟着跪了一次,可见其实是个极懂礼的。
2.宝玉要洗手,小丫头和秋纹见路过的婆子拎了给王夫人泡茶的热水,就截胡倒了一些。丫头婆子情态举止等细节也生动鲜活。
3.宝玉轮番敬酒,黛玉偏拿杯子放到宝玉唇边,宝玉喝了。凤姐笑着嘱咐了一句别吃冷酒。看似寻常,或许也有深意。不确定。看网上那些红楼的点评,好多都觉得是脑洞大开,就像看布袋戏时看到各种奇葩同人文。
4.贾母批驳才子佳人俗套故事,说得有趣。凤姐说笑话倒觉得没什么意思,有些粗俗,找不到太大的笑点。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1.凤姐小月是指流产?她实在太逞强了,唉。
2.李纨探春办事,下人便试探两人行事作风。赵姨娘神蠢无比,感觉完全是猪队友,真是为难探春了。凤姐诉苦是真苦,贾府的情况她实在清楚不过。宝钗的事她也看得清楚,那是个“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凤姐平儿相处得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