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入住凤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57|回复: 1

精妙的讽刺与现代社会——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杰出游记体讽刺小说。
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摘自百度百科:词条《格列佛游记》)
作为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中描写的许多饱含讽刺意味的现象使这部作品十分有趣,非常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同时,这些讽刺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仍然具有深刻内涵。本文旨在联系《格列佛游记》原著与现实社会的现象,讨论其讽刺性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精妙的讽刺,和一种似乎不用质疑的身临其境感,把那些荒诞的人和事衬托的格外真实。
对党政争执的讽刺:认为穿鞋应该穿高跟鞋的是一个党派,该党派自认为是古时礼仪的传承。得势的为低跟鞋党派,君主多提拔低跟鞋派。而储君只能一只脚穿高跟,一只脚穿低跟,走路只能一瘸一拐。两派之争比喻英国国内的托利党与辉格党之争。
对教派纷争的讽刺:吃鸡蛋应该先打破大头的一端的人,要把坚持打破小头一端的人赶尽杀绝,使其不得不逃亡到海峡对岸的国家。以此来暗示英国国内的天主教和新教。
对人追求长生的讽刺:格列佛第三卷中遇到的长生不死的人“斯特鲁布鲁格”,和正常人一样,却器官衰竭,身体废弛,食不知味,一直到牙齿掉光,记忆力衰退,生活无法自理。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个老去,死亡,离开这人世间,只留下他一个饱受孤独和痛苦的折磨,仿佛被忘却在时间的洪流中。八十岁后被剥夺的政治权利和只能过最低保障的生活造就了他们糟糕的性格:暴躁,顽固,贪婪,爱唠叨,天天嫉妒,妄想。格列佛感慨,他们是生平所见最伤心之人。
同时,那些被讽刺的人和时,不仅指向当时的英国社会,在跨越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后,在地球的另一片大陆上重复上演。
《格列佛游记》第三卷的拉格多科学院,满是写拍脑袋想出来的决策。那些农业,建筑,工商革新的各种举措,非但没有效果,还毁坏了之前建设的产业和资源,举国上下一片废墟,民众缺衣少食,食不果腹。而计划者却在绝望的驱使下变本加厉的实施计划,与我们许多年前的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何其相似。无数的山林被毁灭,无数的成品被投入炼钢炉,造出了一堆又一堆的废物,人民的生活被搞得一团糟;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建设祖国的下一代被断送前途,无数功臣被埋葬……血淋淋的现实,惨痛的教训,我们能在三百年前的作品中找到相似的影子。
小说第二卷的大人国之行,格列佛滔滔不绝的向大人国的国王讲述自己国家伟大的政治、社会、法律等状况,而大人国的国王说了这么一番话:“我的小朋友格里尔特里格,你对你的祖国发表了一篇最为堂皇的颂词。你已十分清楚地证明:无知、懒散和腐化有时也许正是做一个立法者所必备的唯一条件;那些有兴趣、有能力曲解、混淆和逃避法律的人,才能最好地解释、说明和应用法律。……”(摘自《格列佛游记》原文第二卷第六章)
大人国的法律是“用最简单明白的文字写成的;这个国家的居民也没有那样机灵能在条文上找出一种以上的解释;同时对于任何法律条文妄加解释都要判处死刑。”(摘自《格列佛游记》原文第二卷第六章)。大人国的法律简单而严谨,没有漏洞可钻。反观今天的社会,一些无良的律师想方设法的寻找法律的盲区,变着花样解释简单的条文,多少案件在他们的引导下走向与道德良知相悖的道路,杀人不再需要偿命,伤人好像也不一定会受惩罚,一切只看律师那张嘴能不能说出花,看你的背景是否够硬,腰包是否丰厚……法律似乎已经不再是公正的代名词。“那些有兴趣、有能力曲解、混淆和逃避法律的人,才能最好地解释、说明和应用法律。”无比精准的评价,犀利的讽刺。
《格列佛游记》中对大人国的散文文体风格这样评价:“他们的文章风格清丽,雄健,流畅,但是并不华丽,因为他们最忌堆砌不必要的词藻,最忌使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法。”斯威夫特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文体风格的追求,旨在批评18世纪英国语言的不规范。今天同样适用。简单举几个例子“之后,南湘也获得了一个胸膛弥漫着 Dolce & Gabbana 香水的拥抱。”“当他犹豫着要不要买一盒来自日本的299块的木糖醇口香糖时,电话响了。”“我说,我饿了。于是她从刚买的巨大 PRADA 拎包里拿出一个用高级环保纸包装好的烟熏枪鱼三明治,包装纸上面全都是法文。”(摘自郭敬明《小时代》)……诸如此类。相似的还有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幻城》《爵迹》中的许多句子,安妮宝贝的许多作品。无意义的排列名牌,生搬硬套的句式,嫁接式的词语组合,散发着浓浓的尴尬味。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只顾堆砌华丽的词藻,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本真,正如辛弃疾的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

《格列佛游记》常常作为小学生或中学生的必读作品出现在推荐书目中,主要是因为其讽刺语言内容的趣味性与丰富的想象力。但其作品的深刻内涵不是单纯的小孩可以完全理解的,这本书并不是青少年读物,相反,值得各个年龄段的人深入阅读,思考,并且反思。
这部创作与18世纪,反应当时英国社会问题的小说,在三百年后仍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在一个个荒诞滑稽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现实问题的缩影,其讽刺性在今天同样适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元宝 +440 收起 理由
云宸墨染 + 4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9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的《镜花缘》也有类似的设计,大人国,小人国,君子国,女儿国等等,唐敖的海外游相当精彩,可惜了后半部,成了作者买弄才学的工具,比较枯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凤歌

本版积分规则

QQ|微社区|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为布凤歌 ( 湘ICP备10206562号 )

GMT+8, 2024-4-19 23:44 , Processed in 0.2426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