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粟蜉蝣子 发表于 2016-4-25 17:16

【三言二拍叙事艺术研究】读后感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粟蜉蝣子 于 2016-4-25 17:19 编辑

                哎呀,老师让看书写作业,正好这边来发个读后感,看的吾心凄凄啊虽然专业性强了一点,看着还是挺通俗的,合上书能有个清晰的思路,感觉学到不少东西对写文还挺有用的吧,具体内容就不赘述了,觉得应该没人看的吧。。。


               前一二章作者重点介绍话本小说的起源及发展,介绍了冯梦龙、凌蒙初的小说观念使读者能更好的理解有关“三言二拍”的相关叙事研究。


            系统阐述了“三言二拍”的相关叙事研究,学术研究的阐述一般都是比较晦涩的,借有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例不仅让普通读者在全面了解作品创作的同时,加深了对学术理论的理解。在阅读对“三言二拍”叙事体制、人物描写、情节设计、叙事顺序、叙述视角及叙述者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发现,中国古代作家对叙事艺术理解日趋完善,这体现在作品中对叙事手法、形式等的灵活表现上,“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小说在一个时代的代表,它的叙事水平基本可以表现当时社会小说创作的基本发展概况,从话本到小说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对文学讲述与文学创作新的认识,虽然并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但在许多方面却与西方的一些叙述学理论不谋而合。个人对于本书有关小说叙事时间的阐述印象深刻,情节建构一章首先阐述了古代小说顺序为主的因由,而时至今日,这种顺序为主的叙述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感叹,可见中国古人对“时间”一年颇为执着,因时间滚滚而逝,无物可阻,无法可留,更难回溯,因此生出颇多感慨,时间流逝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人们习惯了这种常态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传统,而小说写人间、述人事,受此影响作者就将其表现于创作之中,即使写的是大罗金仙、神鬼志怪,说到底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换个得道成仙,因此文学叙述中中依旧不能摆脱顺序的模式,即使是穿越文,穿越之后亦是顺序,亦会回到现实,但换句话说小说又与史书不同,史书写作讲究严守史实,而现实发展皆有前因后果,因此,时间顺序在其中便是重中之重,稍有偏差后世所了解到的便不是真正历史了,相比之下,小说就显的自由得多,在其中作者占据创作主导,可以自由转变叙述形式、叙述方法以达到曲折情节吸引读者的目的,人们读史是为鉴自身,读小说纯粹为娱乐之用,小说的创作出版大多与经济利益相勾连,可以说没有读者的小说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叙事顺序的灵活运用在小说创作中也十分重要,故事中关于梦境、回忆等情节的设计就不能单以顺序来解释了,犹如在故事结尾教待事件起因的皆是如此,这些都是作者用以吸引读者方法。


             从叙事创作的角度重新剖析古代文学创作,不仅使人们对小说艺术产生新的认识,更使古代文学作品研究有了新的视野和切入点,古代小说中所运用的某些叙述手法、叙述视角及叙述者转换包括人物的描写在内对于当代文学创作都有极大借鉴意义。阅读过程中不要仅着眼于故事内容本身,毕竟作者的意图非是一眼可见的,但作品的表现形式却是显而易见的,阅读视野及关注点要开阔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言二拍叙事艺术研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