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雨浥轻尘 发表于 2016-4-3 17:25

读《火星救援》

去年看完了《三体》,感受了一下国内科幻作家的最高水平,于是决定换个口味,看一看国外的科幻书,正好前几个月有一部改编自科幻小说的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上映(本人表示没看过,去看一下书岂不更好),于是本人就锁定了这本与大多数科幻作品风格不同的《火星救援》(The Martian,《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之作,售价较高,请小心谨慎购买)。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安迪•威尔(Andy Weir)的处女作(而我是处女座的大老爷们),他15岁被美国国家实验室聘为软件工程师(我都18岁了,中科院怎么还没来找我,我都心碎了),执着的太空宅男(我也是宅男),沉迷于相对物理、轨道力学和载人飞船。

独自一人被困在火星,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不是很闲,建议大家不要任性地去外太空玩耍,除非你跟你自己过不去),可沃特尼就是这么一个不幸的人,他们在火星执行任务(阿瑞斯3计划)时突遇沙暴,其他五名同伴安全撤离,他却不幸地被丢在了火星上(太空服被扎了个洞,后被血液凝固神奇地给堵住了,与地球通讯中断,食物短缺),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但却在卫星发来的图像上看到他的踪迹,沃特尼在搞了个蔬菜大棚,种了一大堆土豆(貌似应该可能没调料,不知道他如何坚持几百天的,让我连续吃一天保准吐),还用自己的粪便施肥(这个画面太美、味道太好,我不敢想象),他还用联氨(N2H4)与铱(催化剂)制H2(神呀,我一个理科生都不知道这个反应,我要去好好学习了),然后与O2反应制几百升水,过程充满了各种意外,差点挂了,冒险独自开着漫游车去把探路者号拉回来(太阳能电池板充电,一天行驶不了多长距离)与地球方面取得联系,NASA发射伊里斯去救沃特尼,但坠毁了(意料之中),此刻该我大中国出马去救场了,用太阳神号(好low的名字)助推器把补给运送至赫耳墨斯(沃特尼的队员们撤离后乘赫耳墨斯回来,后知道沃特尼没死,准备返回火星,在掠过火星时把沃特尼接回来),再由沃特尼改造阿瑞斯4的MAV,与赫耳墨斯对接。钻孔时一不小心还与地球方面断了通讯,而在去阿瑞斯4站点的途中(走了几十天),途中遭遇沙暴、翻车等意外,到达后又重新联系上了地球,最后把MAV改造的我都不忍心吐槽了(各种东西都拆,上面用帆布挡住,以用来减少质量),最后充满各种惊险地与赫耳墨斯对接上了,踏上了回家之旅。

看这本书,确实与一般的科幻风格不同,没涉及那些相对论、星际大战之类的(本人比较偏向这),也没什么高科技之类的,完全就是一本火星生存指南。而主人公沃特尼一定是个吐槽帝,各种脏话都说出来(请大家不要跟着他学坏),一个人在火星上玩得不亦乐乎,还命名基本单位、一些地名,搞得像殖民者一样(事实确实如此),面对各种困难都不放弃,而不像现在大多数人那样轻言放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沃特尼被困在火星,人们没有放弃他,有些人一天到晚睡不好觉,全世界都在关注事件最新进展,还耗费巨资去营救他,人性的光芒展现无疑,这种深藏于人类心中的那种互帮互助的精神跨越了种族、国家。当别人有难时,帮助是一种无私的美德。





附:本书最后几段沃特尼的感受:

为了营救我,一定花费了数亿美元。所有这些,就为了救我这个傻不愣登的植物学家,为吗呢? 好吧,我想我知道答案。有部分是因为我代表了进步、科学,还有我们梦想了几个世纪的行星纪未来。但说真的,他们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每个人都有一种本能,那就是把同伴救出来,有时候可能看上去不太像,但事实确实如此。

我在想,那么多人合力来救我这条小贱命,真是件难以理解的事。我的队友们牺牲了一整年时间回来找我。NASA有无数人日夜工作,就是为了拿出漫游车和MAV改造方案。全JPL的人都忙得屁股着火似的造了一个刚发射就爆炸的飞行器。然后,他们还没放弃,而是造了另一个来对赫耳墨斯进行再补给。中国国家航天局放弃了他们从事多年的项目,就为了贡献一台助推器。

远足的人在深山里迷路了,人们会发动搜救。火车出了事故,人们会排成长队献血。地震毁了一座城市,全世界的人都会捐出紧急物资。这种本能扎根于人类社会,每一种文化都不例外。是的,有的傻逼对此嗤之以鼻,但是多得多的人愿意这么做。

王北漠 发表于 2016-4-3 18:55

好巧,刚刚在家把电影看完,和楼主说的对比来看,电影将原著的一些意外场面给删去了。电影拍的不错。电影里面的主角刚开始还有番茄酱来蘸土豆吃,后来番茄酱没有了,主角就用止疼胶囊里面的药粉蘸土豆吃。
其实这个题材可以说是科幻版的《野外生存指南》。

梧桐囚灵雒凰生 发表于 2016-4-3 18:59

N2H4经催化剂催化的确可以生成H2……应该是有的。只是课本中的催化剂比较常见,小说里面肯定要避开通俗因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火星救援》